数码轉型優先的五大重點策略(企業可參考)

這幾年從網路優先 (Web First) 向行動優先 (Mobile First) 轉型的數位浪潮上。

許多企業不是完全落後,就是想開始卻不知從何著手?其實如果我們可以檢視以下五個基礎,便能快速找到著力點,發展一個完整且有效的行動策略。

1)優化

針對各項目進行優化,如:

  • 搜尋優化(SEO、SEM、ASO…等):增加被搜尋的可能
  • 移動端(mobile、App)內部搜尋優化:減少使用者於螢幕中需要滑動的步驟
  • 使用端(mobile、App)UI 和 UX 優化:時常吸取消費者的回饋,不斷優化調整
  • 組織(職務、人員、廠商)優化:定位明確、即時權力下放調整,建立 PM 制度
  • 內容格式優化(商品和圖片):符合各載體規格大小,比例、文案調配符合多種螢幕大小

2)社群

針對個別行動端社交平台找尋並經營相關意見領袖與社群,並使用適合的付費工具搭配擴散,如:

  • 廣告投放(DSP、Google 聯播網、FB 廣告、關鍵字…等)
  • 社群聆聽與議題管控
  • PR 操盤、意見領袖口碑擴散

由於自媒體盛行與傳播速度的成長,近年來社群行銷越來關鍵,然而要注意的是,為了避免透入過多心力在社群操作卻無法衡量效益,建議先透過可被量化的廣告投放工具設定合理的 KPI (OKR) 作為第一步,並同步搭配 PR 操盤,讓付費廣告效益加倍,也讓廣告所投遞的精準受眾產生一種氛圍效益情愫,最後搭配意見領袖的保證,將會讓消費者產生非下載不可的渴望。

3)影音

內容置入👉網路散播👉印象深耕👉話題延燒

將商品藉由潛移默化的方式,置入高散播性質的影音視頻中,搶攻消費者眼球動線,內容置入也要策略性地搭配廣告優化、社群操作,進而延伸話題,深化消費者腦海中的印象,產生更大效益的的迴圈。

4)虛實(OMO)

在手機端的任何互動都必須思考虛(網路)實(店面以及消費者)之間的延續性與地域性

虛方面(Online):

  • 找尋流量
  • 找尋關鍵字
  • 找尋原生族群 (ONLINE 世代)
  • 找尋滑世代 (EX:長輩、小孩)
  • 記得無國界距離的限制,不要劃地自限

實方面(Offline):

  • 善用 APP 獨特的 O2O 特性,增加虛實互動 (LBS、Beacon….等功能)
  • 實體推廣 (活動、異業合作)相互搭配將可以產生話題性
  • 黃昏夕陽傳媒重生 (妥善的搭配數位廣告,效果成效非凡。Ex中國遊戲業)

懂得利用地點與地點移動中的瑣碎時間

虛實的搭配沒有誰取代誰的問題,完美的虛實搭配可以有效強化品牌印象,如果想在虛與實當中找到甜蜜點,則不要忘了從這三點做思考:「場域、行為、動機」,將可以設計更好的互補方式。

5)團隊

團隊應大膽啟用跨產業年輕人士、數位人、傳產人、原生族群(80後)、數位落差者 (對網路不善理解者)。

若套用前面四個觀點,將會發現行動領域不將只是數位專業人員為主的領域,反而更趨近於所謂的整合性專業,故建議想走行動領域產業的團隊,初期的雖然會以技術人員為主,但產品逐漸上架或準備執行時,必須增加所謂的原生族群 (80後),也就是對行動領域和網路領域習以為生活習慣為主的成員,又因行動領域涵蓋了太多產業鏈,避免經驗上不足無法互補。

若真想打造一款全球級的產品,建議網羅跨領域的產業專才,將可獲得更多具有洞見的內部回饋。

結論

總結我過去操盤的經驗,提出這五項和大家分享,任何的行銷營運模式不外乎在這五種基礎中交錯運用;

情境方面數位人務必落地踏實,傳產人務必大膽踏進數位雲端,

否則在行動商務的世界中,行動端的載體也只是 PC 端的延續,並無法相互拉抬或者擴增彼此的強項!

我自己觀察到的狀況是,多數團隊往往缺少懂虛(網路)少實(實體)、以及懂實(實體)少虛(網路)的互補組合;進而無法產生1+1大於2的產值。

其實從這幾年的趨勢中不難發現,所謂的原生族群和滑世代,已經從過往需要被教育的角色,轉變到主動蒐尋主導一切的行為特質。

所以從我相當看好實體行銷在行動商務中重新產生獨特的化學效益,但是弔詭的是數位行銷人往往無法放掉雲端這美好的操盤模式(數據、數字迷失)和歸零擁抱實體的思維,實在是相當可惜。

再好的規劃設計和活動,倘若少了優化,消費者無法找到我們,就不會產生所有後續的情境出現。

當優化做好,產品面夠切中人心,社交的黏著擴散便會水到渠成。

使用具傳播性的影音曝光,將會增加許多行銷策略與活動的可能性也有助於全球性的佈局。

而虛實的相互搭配,則是行動商務中最重要的ㄧ環也是最後的ㄧ哩路。

妥善的運用優化,社群與影音,虛實之間的交互搭配,則可產生迴圈的長尾效益,最後建立相對應的團隊則是讓以上要素發生的必要條件。

在許多傳產和數位公司當中,多工是最常見的問題之一,因為行動商務爆炸性發展,產生了人人都是專家,人人都有見解的重疊性。

若團隊能各司其職定位分明,重視培養這方面的人才,相信在行動商務的發展中定能占有一席之地。

這個一直都適用,因為產業升級不可能同時,是階段性的。

本文转载自李建勳2017年脸书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