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房地产行业有出现了重磅消息。财政部,人大预算工委,住建部和税务总局4部门在北京的座谈会上提出要试点房地产税。
房地产税比房产税覆盖范围还广,房地产税包含了增值税,所得税和土地使用税等等一系列税种。
前段时间的“深房理”事件。一句话总结深房理就是众筹炒房。他们还发明了一个类似于P2P模式的资金池日息一边给存款人万分之四,另一边给借款人万分之六,这项服务叫帕累托值。
这服务让人们足不出户,无需资金,无需资质和轻松炒房,所以才导致房价涨。
其实深房理做的事情从金融的角度就叫资产证券化(ABS),在经典的金融风险收益流动三性里面资产证券化主要加强流动性。
在中国有太多东西和房产绑在一起,如下图:
改革开放之后的一段时间里面银行存款是居民财富增长的主要手段。当时到银行存款收益特别高,比现在大多数股民收益高多了。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企垄断的弊端显得越来越严重,高存款利息的时代只能在1998年迎来了终结。
中国进入了新世纪房地产取代了银行存款,成了中国国民财富增长的新引擎。但是随着房地产业突飞猛进贫富差距也水涨船高,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已经深入影响到了国计民生,房住不炒成了必须的选项。
要理解这场博弈的结构需要分析框架:
房子它首先是商品,商品的价格由供给和需求决定,其次房子还是投资品,所以他的价格又取决于金融要素。
而决定一个城市的需求是它的产业活跃度和年轻人口数量。供给则是城市的土地供给应量,保障性住房的数量和租赁住房的数量。
对比之下金融属性要复杂的多,它涉及到货币供给,房赁供给,资产证券化,房产税和交易税等多因素的制约。
需求方面可调控地方最少,因为他们都有自己流动的规律。其余两者很改动的东西就多了。
国家严打深房理事件其实就是国家严控资产证券化的体现。现在一个深房理倒下了全国还有无数个深房理在瑟瑟发抖。而中国之所以没有把全中国的深房理一抓到底唯一的原因是因为经济结构调整从来不搞急转弯。而正是国家这种不急转弯的战略恰恰给了很多不死心的人不断试探政策底线的机会。
在1994年开始推行的分税制改革让房地产崛起,分税制改革的目的在于解决中央财政紧张的问题。从此中央和地方划分了各自的事权和财权。从国家方面来讲这次改革增强了中央宏观调控的能力,但站在地方的角度中央掌握了六成的财权自己却承担了大量的义务。
这形成了财权和事权的落差,于是缺钱就成了地方政府的隐痛,而卖地就成了解决缺钱问题的最佳方案。当然也造就了新的麻烦就是土地财政。
土地财政,2002年土地招拍挂制度,土地从此成了地方政府手中最重要的资源,成为招商引资保障公共服务的重要资金来源宣告中国进入了房地产2.0的时代。
对于今天的中国而言:
正是因为有怎么多的问题所以今天才有你们多人依然坚信中国的房子永远可以投资。
但如果你总观全局你会发现国家可以改变的东西其实非常的多,比如房货管控有多严格,土地开发有多宽松,二手监管有多仔细,房产税要不要征收,交易税要不要推出等等等等。
对于那些仍然坚信房炒不住的人来说,也许有需要明白一个朴素的道理 打比赛,选对手决定成败,在今天的中国,选国家做对手,不管中途你能占到多大的便宜,最后都有可能全部还回来。 因为开赛的那一刻,你就已经输了。